0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02 中国经济圆桌会上科技部提出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科技部七司副司长秦浩源在新华社28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表示,科技部将不断健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是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秦浩源说,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对高校院所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激励不足、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与科技成果转化规律不适应等问题。
秦浩源介绍,为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科技部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评价3项改革试点,形成了一系列好的模式和经验做法。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三年间,向40家单位的科研人员赋权成果超过4000项,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累计超120亿元,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同时,已有28个省份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赋权试点。
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试点带动上海、浙江、陕西等17个省份开展改革探索,已有10个省份明确,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在探索成果多元评价体系、完善市场化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举措。
秦浩源说,下一步,科技部将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设;通过产权激励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解除不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资管理束缚;协调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做优做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03 2025年全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5年7月29日,全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建设科技强国,统筹谋划部署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家昌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中国科协党组成员罗晖、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兰玉杰出席会议。
会议总结“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经验和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和任务目标,共同谋划“十五五”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开拓进取、履职尽责,奋力谱写国际科技合作新篇章。
会议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任务部署,以元首外交为战略引领,加快推进政府间和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质量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扩大科技人文交流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4 科技部、上海市共同召开部市共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
7月27日,2025年部市共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沪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会议。
陈吉宁指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对上海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下,按照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部署,为国担当、勇为尖兵,从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需要出发,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底层逻辑,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陈吉宁指出,要围绕重点任务,强化同题共答,持续深化突破。紧扣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发挥基础研究先行区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推动高水平人才和高风险高价值项目有机结合、协同共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重点领域全力攻坚,构建未来产业全过程、全链条培育机制,从机制上提升前沿科技布局的战略敏捷性。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改革,按照“四个面向”要求,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加快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市场化、高水平、高能级创投基金,更好契合科技企业高风险、长周期融资需求。希望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把科技创新方面更多先行先试的改革任务、克难攻坚的攻关任务、前沿领域的探索任务交给上海,上海将举全市之力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共同努力建设好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阴和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求上海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部市共同努力下,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壮大,重大原创成果不断产出,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有力引领带动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阴和俊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向世界一流科技水平对标,当好科技强国建设的排头兵。科技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部门联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支持上海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深化区域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通报了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情况、下一步工作考虑和年度重点任务。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05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年7月26日,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上海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主持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全球40余个国家部长级官员、代表及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上海市市长龚正出席并致辞,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秘书长潘晓东,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出席会议。蒙古国第一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长乌其尔勒,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联合国副秘书长、秘书长数字和新兴技术特使吉尔等嘉宾做了发言。
阴和俊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3年10月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是中方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行动。阴和俊指出,人工智能深刻影响世界,人工智能治理已成为攸关全人类命运的重要课题。中国积极拥抱智能变革,统筹发展与安全,始终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断完善自身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切实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类。阴和俊围绕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提出坚持智能向善、促进包容普惠、深化科技合作、积累治理共识等建议。
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风险防范与全球共治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就如何平衡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安全可控、普惠共享进行深入交流。各方表示,愿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化国际合作,打破技术壁垒与发展鸿沟,共同构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和标准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沿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06 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5年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引导全系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全力以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突出“强筋壮骨”、价值创造、安全保障、行业治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全力巩固工业经济基本盘。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充分发挥工业大省引领作用。制定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助力扩大消费行动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推动制定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加快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落细。继续保持烟草行业稳健发展。
二是加力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积极稳妥应对风险挑战。加大力度补短板、锻长板、强保障,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继续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优化重点产业链全球布局。
三是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培育。启动促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行动,完善人形机器人、物联网、高端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政策。完善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政策措施,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促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哈长沈大产业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四是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应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制定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完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政策。完善中国开源体系,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抓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城试点。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分级分类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
五是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工业能效与绿色发展水平。建立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推广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抓好“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培育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绿色低碳供应链提升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完成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六是促进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推动5G和千兆光网普及提质,持续推进“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加大万兆光网试点推进力度。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提升智算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广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电子证照。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建设国家应急通信综合保障区域中心。抓好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实事,纵深推进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加强无线电管理,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通信服务、网络安全保障任务。
七是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和改进企业服务。制定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政策文件,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优质企业主动发现机制,推动建立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建好用好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
八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做优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着力打造工信特色“大思政课”,推动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
07 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高级研修班在京举行
7月29日,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行。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认真谋划“十五五”事业发展,接续发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知识产权力量。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长雨出席研修班并讲话。
申长雨指出,今年以来,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稳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推进审查提质增效,提升服务质量效能,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知识产权事业呈现出模式加快转型、质量加快提升、效益加速释放的新格局。
申长雨强调,做好下半年知识产权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高标准谋划“十五五”发展,加快推进商标法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修改,重点抓好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任务落实,稳妥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审查提质增效、突出问题综合治理等工作,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特别是要用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更加优良的作风保障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限于行业间的公益交流和知识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删除处理。
上一篇: 没有了
【本站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该篇文章,主要解读科技咨询知识及传递、交流政策奖补信息,以便您学习或了解政策知识,请不要用于其它用途;
2、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并非来源于本网站,更非本网站提供,与本网站无关,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本网站对于该类商标、标识不拥有任何权利;
3、本网站不对该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标、标识的商品/服务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担保;
4、本网站不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仅系客观性描述,如您需要了解该项目详细的资讯,请您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